Friday, August 13, 2004

站不穩的字

相信大家都認識左方這個「出」字。這個字的筆畫大致是左右對稱的。當然,在楷書中由於橫筆都是由左下到寫到右上寫而略為傾斜的,所以嚴格來說有其不對稱的地方。但是在左邊這種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中,其筆畫結構的確是左右對稱的。

但是我們再看看下面的這個「出」字。同樣是黑體字,卻又好像有點不一樣。其實下面這個「出」來自簡體中文字體,它最大的不同處就是在於最左下方的直筆畫一碰到橫筆畫就停住了,不像一般的「出」字(例如最上方的「出」),左方的直畫會往下延長而超過橫筆。

這樣的筆畫結構,使這個簡體中文字體裡的「出」變得相當怪異。因為這個字所有筆畫都是左右對稱,但卻出現一種例外:左下方的直筆未超過橫筆,右下方的直筆卻超過了。也因此,這個字好像「站不穩」,因為右下方少了支腳,似乎整個字就要往左邊倒。

為什麼簡體中文裡的「出」要設計成這樣呢?其實,這是一系列文字革新的產物。在中國共產黨主政後,除了推動文字簡化,還改變了傳統印刷體的筆畫。他們認為印刷體應該儘量和手寫楷書一致,以減少學習障礙。在「出」或「山」的楷書裡,第一筆是先寫一個直畫然後立刻繼續向右彎寫出橫畫,中間沒有間斷,全部只算作一筆。若是讓印刷體的第一筆超過橫畫,那麼看起來就像有間斷的兩筆了。因此,為了讓印刷體看起來符合連筆的樣子,字就被改成這個樣子了。

但這種做法不是沒有可議之處。因為這種直畫加上橫畫的連筆寫法,對於漢字的書寫來說是基本知識,我們也很難想像當「山」或「出」的印刷體被印成看起來像不連續的兩筆時,學習者就會跟著寫成兩筆。因為為了求書寫的順暢和方便,幾乎沒有人會在寫了這類的直筆後還把筆提起來,然後才繼續寫橫畫。

而印刷體本來就不等同於手寫體,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是很平常的,講求設計上的整齊和對稱是天經地義的。在楷書裡,「山」或「出」這類字雖然右邊的直畫超出橫畫,而左邊的直畫卻沒有,但是楷書的橫畫都是由左下到右上傾斜,所以整個字的筆畫仍維持著某種均衡。而既然宋體和黑體的橫畫是作水平線的處理,那麼硬要在其他地方改成手寫式的外觀,恐怕就會造成結構的不平衡,怪異的字體設計也就因而產生了。

本文同步刊登於符號工作站